泉州晚报副社长林星民:走品牌经营之路

走品牌经营之路特别是经历了2001年至2005年的较快发展时期,至2007年底,报社资产达到了5亿多元,从中共泉州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单一媒体发展到拥有《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泉州网》、《泉南文化》和《世界泉州人》等媒体。我们确立了以《泉州晚报》主品牌为核心,培育《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泉南文化》、《泉州网》、《世界泉州人》、泉州晚报投资经营公司等子品牌。

检查咨询微信:DNA262728

泉州晚报副社长林星民:走品牌经营之路

走品牌经营之路

——地市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泉州晚报社副社长 林星民

根植于当地经济、人文环境是媒体发展之本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峡西岸中部,与台湾一水之隔,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峡西岸中部港口城市,是我国著名的重点侨乡,户籍人口769万人,华侨华人有720万人分布于129个国家和地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澳门同胞6万人。

泉州还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文物界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世界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留下了大量的宗教遗迹,使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美誉。

泉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福建省前茅,在全国212个地级市中的经济总量居前列。泉州市经济总量在福建省九地级市中最大,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瓷都、石雕之都、纺织产业基地、乌龙茶(名茶)之乡等多个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0件、中国名牌产品39个、国家免检产品139个、商务部出口名牌8个、福建省著名商标353个、福建名牌产品291个、福建出口名牌35个,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泉州市现有上市公司29家(包括境外)。

泉州市所属的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安溪等5个县已经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全市所有的县(市)分别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各县(市)区均有一个以上成熟的产业集群。

泉州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等多项荣誉。

媒体不能在真空中做大做强,媒体强大的必要条件是致力于比自身发展更宏大的时空,这就是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正因为泉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沉,开放开拓、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才使泉州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热土。作为地市党报报社,在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特别是经历了2001年至2005年的较快发展时期,至2007年底,报社资产达到了5亿多元,从中共泉州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单一媒体发展到拥有《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泉州网》、《泉南文化》和《世界泉州人》等媒体。发行量41万份,拥有530人的采编和广告经营队伍,800人的早报自办发行队伍,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瑞典印刷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提升了媒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受众中树起了品牌形象。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固有规律使泉州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从中央到省级报纸媒体争先恐后到泉州分羹,市委机关报讲“三性”(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愈加迫切。

而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时代引起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过剩或信息垃圾的负面效应,从而导致信息价值大打折扣。媒体因产品的非标准化,使固有的影响力被弱化。在媒体发展越来越快,受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元的年代,平面媒体的空间在不断地被侵蚀,特别是地市报媒体。

调查也充分表明,受众对第一媒体产生偏好不是偶然接触到一篇好报道,而是因为在接触媒体的过程中,媒体内容品质、风格基调和表现形式在受众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感知,导致受众对媒体产生倾向性的偏好。由此,直接影响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和选择,这就是媒体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健康度,影响受众选择媒体的主因已从产品变为品牌,品牌力已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地市报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平面媒体,同样也面临着生存、发展空间被挤压的问题。在多重的竞争环境下,地市报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转向多维、立体的品牌经营。

围绕品牌经营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报社党组树立“开门办报、互动兴社”理念,提出了“四个第一(机关报职能为第一职能、社会效益为第一效益、队伍建设为第一建设、品牌经营为第一经营)的发展思路,围绕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着力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认识上形成立足品牌、经营品牌、品牌第一的共识。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党报依然承担着喉舌功能,享受着执政党发言人的优势,以其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在读者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品牌号召力。特别是在报业主流化、中产阶层崛起的背景下,党报已不单单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还包括执政党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喉舌,品牌号召力得到了延伸。这样,地市党报报社便有了打造品牌的厚实基础。我们确立了以《泉州晚报》主品牌为核心,培育《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泉南文化》、《泉州网》、《世界泉州人》、泉州晚报投资经营公司等子品牌。

其次是在机构设置中突出品牌经营的地位。新设立了品牌推广部,由社长直接管理。人员通过竞聘产生,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明确品牌经营的工作职责,成为报社提升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智囊参谋、调研论证、综合协调、推广落实的最重要的职能部室。报社员工思维理念、行为规范、对外形象标识、品牌概念,报社的采编、发行、广告投资经营都要围绕服从服务于报社品牌。

第三是围绕提升品牌价值福建泉州的户外品牌,着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对内打造品牌。对于报纸经营,有个形象的比喻,采编就像是一架飞机的引擎,它的动力决定了飞机的飞行高度,广告和发行是它的两翼,两者的平衡决定了飞机的飞行安全。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体现了一体化运作,《泉州晚报》的采编突出权威、主流、影响力,《东南早报》则体现服务、鲜活、负责任。晚报与早报力求差异化,晚报进一步精英化,早报进一步大众化,《泉州晚报•海外版》即时为东南亚华人提供权威新颖的信息,广告发行与采编有机互动。培育名栏目、名记者,名编辑,打造人才团队。2005年底,福建省纠风办要求各地开门纠风,接受群众监督,促进行风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泉州晚报》、《东南早报》联合泉州数十个职能部门和行风重点建设单位拉开了在媒体的直接见证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的大幕。我们推出了两个沟通载体,《泉州晚报》推出的是“政风行风直通车”,《东南早报》推出的是“一线通”,这两个平台作为全新的沟通、对话、督促整改的平台,其互动性与实效性,有别于记者热线、新闻热线、监督台、服务网等常规、传统栏目。从此,760多万泉州人有了一个可以直接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话的平台。直通车至今已举办近200场次,18次走进县市区开展活动。接访群众3万人,接听举报投诉电话4万多条,来信600多封,90%得到回复解决。报社投入了数百万元,相关报道1300多篇。这两个媒体沟通平台被写进了泉州市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好评。

应对媒体竞争,我们经常考虑如何满足受众,如何胜过竞争对手,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与特色,使自己的媒体在当地读者心目中形成稳固的数一数二的地位。

对外塑造品牌。品牌资产的要素包括知名度、忠诚度、品质认知度、品牌联想等。因此,媒体品牌的价值最终要在读者中接受评判。我们实行开门办报,互动兴社,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建立了常态性的联系协作,引导他们善用媒体,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在重要的节点辟出版面,每年制作刊发20多个版的公益广告;认真策划、有效实施与报社品牌相吻合的贴近经济、贴近生活、贴近文化的高端活动,如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等,同时还增加了户外自宣广告的覆盖率。

第四是善用品牌经营。通过品牌经营提高党报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效用是使报社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报社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在品牌的辐射下福建泉州的户外品牌,2007年广告经营同比增长16.8%,2003年组建的投资经营公司突出主业,有效运作,固定资产已达1.5亿元,今年利润额将翻一番。非报经营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和发展前景。良好的经营成效得益于报社品牌,同时相得益彰,提升了品牌。

我的发言意在抛砖引玉,向兄弟报社学习优长。

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op.d1.net.cn/pinpai/31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