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年度图书排行榜

此外,还有以市场行业划分的榜单,儿童文学读书榜、最美图书、自然环保十大图书等,均在此列中。代表榜单:2020年度“最美的书”代表榜单:2020年度大鹏自然童书奖;“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0年度榜单推选活动每季度按照“成人原创、少儿原创、成人引进、少儿引进”四个榜单进行推选,每个榜单选出5种图书。入选榜单:2020新浪好书榜年榜,深圳读书月2020年度十大好书

检查咨询微信:DNA662222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书业也是如此。可喜的是,在举全国之力的“严防严控”之下,书业也随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一起逐渐恢复了生机和秩序。

《出版人》杂志联合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2020书业年度评选”,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出版社、编辑、书店各个层面,为维护纸质书的尊严而付出的努力。而每逢岁末年初评出的年度图书排行榜,就像一面面高扬的旗帜,彰显着书业的韧性与生命力。纵观数量繁多的图书榜,不难发现2020年的图书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随着政府“全民阅读”推动力度的加大,以及新媒体、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助力,参与图书榜评选、发布的机构、平台相较往年依然保持增长。最亮眼的是各类出版机构,在如此艰难的一年依旧贡献出无数好书。出版机构在年终亮出成绩单,评选出了自家在2020年里最优秀的10本或20本图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大出版机构的品牌定位和价值追求。其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著名老牌出版机构推出的榜单,这些榜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出版”这份古老行当传承不息的当代价值。

在老牌出版社的巨大身影下,类似于“后浪”“做书”“三辉”“新经典”等民营出版公司也自辟蹊径,进一步细分图书市场,以独到而深入的选题沉淀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从它们推出的“好书榜”中可见一斑。

其次,传播端的各大新闻出版机构,如《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华读书报》等期刊报纸社,也以发布图书榜的方式倡议有价值的全民阅读;京东、当当、亚马逊、新浪、豆瓣等电商及互联网门户,也以“畅销”“口碑”等大数据信息为标准,发布了详细的阅读书单;而一些大型的连锁书店,如从贵州走出去的西西弗书店,以及一些独立书店,如单向街书店,也参与到榜单的制作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图书馆也纷纷开始制定“图书馆榜单”,榜单上有“注册读者”“藏书总数”“新增图书”“借阅总量”“馆藏特点”等信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此外,各地的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举行了“阅读达人”评选活动,分门别类统计“十大借阅图书”,倡导全民阅读。这些举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以来的一大亮点。当然,一些地方政府发布的榜单,如“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等,也是读书人看中的好书风向标。

纵观各类排行榜名目不一,评选标准也越来越细化:既有以知识阶层为标准的“小众榜”,也有以普通读者偏好为标准的“大众榜”;既有以销量为标准的“畅销榜”,也有以质量为标准的“常销榜”。此外,还有以市场行业划分的榜单,儿童文学读书榜、最美图书、自然环保十大图书等,均在此列中。

蒲蒲兰绘本排行_儿童绘本排行榜_儿童绘本5到6岁儿童使用的

总之,不论是传统的出版、期刊、媒体,还是新型的网络媒体,乃至和文化无直接关系的一些公司、机构,均在参与制作彰显自己品牌和价值的图书排行榜。原因无他,只要有传播行为、品牌追求、价值主张,最终必然要落在“文化”二字上,而图书无疑是深刻阐释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特色榜单上的“特色书”

■“因美而生”的书业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代表榜单:2020年度“最美的书”

25种图书从全国各地23家出版社选送的35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0年度“最美的书”(原“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21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2020年度获奖图书内容涵盖文学、科技、设计、生活、儿童等多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入围的《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是山东艺术学院的一本“院本”艺术教材,这是教材类图书首次入围。众所周知,因为教材出版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性,加之教材类图书讲究的稳定性,使得教材出版方缺乏把教材变得更美的动力。然而,此次《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的入选,让教材也“美”了一把。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往年获奖数量最多的是各地的美术出版社,2020年度评选中美术出版社的获奖数量减少,而名额被传统以“内容为王”的名社,以及许多地方性“小社”拿走,说明了当下出版社对图书“颜值”的普遍看重,图书的“颜值”甚至成为一个设计师、一部书、一个出版社、一家印刷厂成功“突围”的路径之一。比如,并非设计专业科班出身的朱赢椿先生,因多次制作出“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图书”而广为人知。而入选“最美的书”的图书,很多都是由“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承印。从设计师到印刷厂,一条“因美而生”的书业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设计师、艺术机构等各方面的专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书业中来,用设计的力量让图书变美。

所以,未来书籍的方向固然越来越多,但与日渐兴盛的电子载体对比,纸质书提供给读者的纸质感、温暖、轻松,是诗意生活的最好伴侣。“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将设计师的个性发挥出来儿童绘本排行榜,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展示出纸质阅读之美。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更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样本,成为中国优秀图书设计和优秀设计师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热点解读:改进“阅读体验”从“颜值”开始

众所周知,纸质图书向来是以“内容为王”,但近几年来,在图书的形式上(包括设计、颜值、腔调等)上下功夫,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抢占图书市场,应对电子阅读、数字经济的重要途径。当纸质图书走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明图书市场越来越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

儿童绘本排行榜_儿童绘本5到6岁儿童使用的_蒲蒲兰绘本排行

在阅读体验上,有两个典范。一个是江湖人称“老六”的出版人张立宪,2006年他凭一己之力推出了《读库》,并在后续推出了面向少年儿童的《读小库》。为了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进程,《读库》《读小库》不断进行改进。而所谓的“改进”,不仅仅是调整版式,而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用什么字体、用何种纸,用怎样的开本、平整度如何、墨色如何、手感和松紧度如何……老六以一位恪守工业化标准的专业出版人,对书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试错”定型儿童绘本排行榜,最终实现了“内容厚重”与“体型轻巧”的双重目标;另一个典范是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kindle,不断改善阅读体验,往纸质的手感靠近。

改进“阅读体验”的另一种路径,是提升阅读空间。随着各类名目的“中国最美的书店”“最美校园书店”评比活动如火如荼地出现,高颜值的“书店”成了“网红打卡地”甚至“文化地标”,起到了导流、增值的作用,也间接地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可见,颜值本身也是生产力,改进“阅读体验”,从“颜值”开始。

特色书籍:《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本从汉字字形出发,研究100个汉字词义源流的书。我们知道,汉字字形几经演变,当下使用的简体汉字很多已经看不出造字之处的意象,该书的设计围绕“原来”而展开,对汉字的演变进行还原。

该书采用独特的书籍形态和翻阅方式构成整体设计思路,封面用了简册变体形态,全书的尺寸、长宽比例,令人联想起中国书籍形制的起源。翻开纸质模拟签条,可看到隐藏在内的金色文字,很有仪式感。内页的叙事结构富于戏剧化,开启对折的书页,呈现了每一个字的字形、字体形成的过程,编排有趣而有序。每页折口有模切的标准字体字窗可以开启互动,对应从甲骨文、大小篆、金文等的解读。并在书口上形成编序,便于检索。每页外侧黑底印金的文字,厚重内敛,与白底内侧页形成强烈的对比,使阅读充满了对话的神奇感。书中古字(非印刷体)全部转换为简体,须投入文字的再设计。这是一本编辑十分特别的洋溢着中国汉字之美的解读汉字的工具书。

■“少儿”与“科普”的结合成书业亮点

代表榜单:2020年度大鹏自然童书奖;“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0年度榜单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最新出炉的《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文教书和童书是图书市场的绝对王者。这两类书面向的对象,便是少儿。其中,童书中的儿童文学、绘本、科普百科三大细分品类的成交额同比增速超过童书整体增速,而成交额同比增速最高的是科普百科类童书,将近40%。由此可见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广阔前景。

作为全国唯一的儿童自然图书奖,“大鹏自然童书奖”2020年是第三次举办,本年度的主题是“致敬自然童书出版40年”,从40年间优秀的自然童书中,帮助孩子重温经典,从书中了解奇妙美丽的自然世界,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观念。活动从50家出版机构推荐的350本国内出版的自然童书里,由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三轮评选出最终大奖。评委从参选作品的可读性、科学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评,先后评选出“百本入围自然童书”“50本入围奖自然童书”与“十大奖项”。“十大奖项”包括“国际作品奖”“华文原创奖”等7个图书作品奖及3个自然童书出版致敬奖。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入选的图书,面向14周岁以下儿童,以自然写作为主题,以培养自然认知、传播科学知识、追求人文情怀、践行社会责任为目的。

2017年年初开始设立的“科普图书榜”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主办。推选活动每季度按照“成人原创、少儿原创、成人引进、少儿引进”四个榜单进行推选,每个榜单选出5种图书。每季度榜单推选在协办媒体上公布,对入选图书进行推荐,年终时推出年度TOP10榜单,不断为中国科普出版摇旗呐喊。

蒲蒲兰绘本排行_儿童绘本排行榜_儿童绘本5到6岁儿童使用的

热点解读:科学精神从少儿开始普及

人类文明发展脉络,大概有两种梳理的线索,一是人文发展,而是科技发展。20世纪30年代,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问:为什么15世纪之前,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更为有效的中国文明,到了15世纪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便是有名的“李约瑟之问”。问题的提出,引发了一场“中国古代到底有无科学”的争论,这场争论旷日持久。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层面重“人文”轻“科技”,科技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位置不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创新是一场全面的创新,科技创新是这场创新活动的核心。因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文化基础,就是创新本身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精神从少儿开始普及,将“少儿”与“科普”结合起来是一条正道。我国科普图书整体上引进的多,原创的少;传播科学知识多,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少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业界的顽疾。国产科普图书如何突出重围,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欧美科学界有一个良好传统,即大科学家写科普或科学家专职写科普。我国原创科普的作者队伍中虽然也不乏一些大科学家的身影,如华罗庚、高士其等,但所占比例甚小,尚需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特色图书:《病毒星球》

一场疫情,人们需要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不可否认,病毒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但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且绝大多数情况下病毒都与人类和平共处。

这本书是一本适合低龄儿童理解病毒的好书。科普故事通俗易懂,知识给予量大,适合低龄儿童了解病毒的专业知识,激发低龄儿童对传染病概念的认知,同时将传染病的防控理念深入浅出地灌输给读者,在阅读娱乐的同时学习最基础的概念。

图书榜单上的“常客书”

《我的二本学生》:

探讨转型期普通青年群体的命运和可能

每年,都有一些年度现象级图书成为各类图书榜单上的“常客”。这些书的胜出,代表的是一种阅读风向。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个阅读生态,发现一些大众文化现象。

儿童绘本5到6岁儿童使用的_蒲蒲兰绘本排行_儿童绘本排行榜

《我的二本学生》:

探讨转型期普通青年群体的命运和可能

黄灯/著

2020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

入选榜单:2020新浪好书榜年榜,深圳读书月2020年度十大好书

图书简介: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该书既是一本教学札记,也是一种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中国转型期普通青年群体的命运和可能。

推介理由:

该书关注的是数量众多的群体,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奋斗和出路被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书中最动人的,是一个个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对于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每一个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蒲蒲兰绘本排行_儿童绘本5到6岁儿童使用的_儿童绘本排行榜

《故宫营建六百年》:

多角度诠释故宫的内在底蕴

晋宏逵/著

中华书局2020年10月第一版

入选榜单:“中版好书”2020年度榜,中华书局2020年度双十佳

图书简介:

1406年,明永乐帝朱棣下诏迁都北京,一场浩大的宫殿建造工程拉开序幕,从开始备料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建,这一工程仅前期筹备就花了近十年时间。这就是紫禁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底,紫禁城建成,中国政治中心因此北移,这一事件,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从1912年到1925年,故宫完成了从皇宫向国家博物馆的转化。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也逐渐树立起来。

2020年是故宫建成六百年,为纪念这座伟大的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学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晋宏逵先生写成《故宫营建六百年》一书,让读者了解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到宫殿落成的漫长营建历史。

推介理由: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从故宫网红文创产品到故宫“上元之夜”,近几年来,屡屡刷屏的北京故宫及其藏品,似乎真正地“活起来”并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故宫也因此一跃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IP”。如果说,看得见的“故宫网红文创产品”是故宫吸引人的“面子”,那么,隐身在“故宫”背后的文化内涵,则是故宫吸引人但又看不见的“里子”。

在2020年,以“故宫六百年”为主题的好书很多,祝勇的《故宫六百年》,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读书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阎崇年《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以故宫六百年为线索,讲述围绕故宫所发生的故事,重现故宫历史舞台上帝王将相、后宫嫔妃,甚至是侍卫、宦官、太医等所经历的一切;李文儒的《紫禁城六百年》,以故宫博物院老院长的视角,重新审视故宫的前世今生。晋宏逵先生的《故宫营建六百年》,将故宫的营建与古代帝王“国家元首、家族族长”的双重身份结合起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深刻解释了故宫的内在底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op.d1.net.cn/pinpai/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