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教我写新闻

为了避免报道“撞车”,之江和我进行大致的分工,遇到同一热点题材,则我写“本报讯”,他侧重于写专访或特写。有一次,之江看了我写的本报讯后问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在昨晚,为什么导语里“昨晚”二字出现得如此滞后?那时只要日报发过的新闻,晚报一般不会重复刊登,必须另辟蹊径。有“内行”问道:为什么之江常常要把剧情叙述一遍呢?之江的回答是:我是写给外行看的。

验血加微信:DNA662222

翁思再

新民晚报复刊初期,老将(赵超构)、老束(束纫秋)召回部分旧部为骨干,我们文艺部的二老是李仲原(中原)和张之江(之江)。当时他俩都已年过花甲,因此很快就面临接班人的问题新闻评怎么写,我被安排在之江身边接受传帮带。当时文艺部诸记者已然分定采访领域,之江所跑的北方戏曲和杂技条线都属于“冷线”,本来他一个人就“吃不饱”,此时把我加进去大有“夺食”之嫌。此事若发生在今天,我一定会踌躇起来。可是当时我一点也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凭着兴趣和狂热,毫不犹豫地挤到了之江的条线上去了。

为了避免报道“撞车”,之江和我进行大致的分工,遇到同一热点题材,则我写“本报讯”,他侧重于写专访或特写。当时为了打破陈规,我们几个青年记者尝试模仿《参考消息》的外媒笔法,往往把有趣的事件、生动的形象或者一个鲜明的观点放在开头。之江赞赏我尝试“参考体”,可是他又提出防止新的形式主义。有一次,之江看了我写的本报讯后问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在昨晚,为什么导语里“昨晚”二字出现得如此滞后?时效是这条新闻的优势,你应该把“昨晚”二字放到前面来。他说,把when(时间)在导语里后置,应是“日前”“不久前”之类,是在时效失去优势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当时没有互联网,上海两家日报和我们之间的新闻竞争很激烈。晚报先贤传给我们的口号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好”。那时只要日报发过的新闻,晚报一般不会重复刊登,必须另辟蹊径。这样时间就是第一要素,你把“今天”“昨晚”放在新闻导语的开头,就能突出优势,提高被编辑采用的几率。这番教诲令我这个非新闻专业出身者茅塞顿开。

写网宣评论的要求_淘宝写差评大全_新闻评怎么写

之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民晚报,他笔下记载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风云。“昨夜好戏”专栏是他的代表作。早年没有电视,到了八十年代虽然电视逐渐普及但频道有限,而且难得直播舞台实况。为了使未进剧场的读者也能“一饱眼福”,前辈就设计了这个专栏。之江是非常懂戏的,他年轻时还曾粉墨登场票演过《落马湖》里的黄天霸,完全有资格以评论家的口吻指点江山。可是看他笔下的“昨夜好戏”,一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样子,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有“内行”问道:为什么之江常常要把剧情叙述一遍呢?之江的回答是:我是写给外行看的。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之江往往在给外行看的平铺直叙中,不知不觉地说出门道,让你得到审美的知识。比如《挑滑车》,他写道:高宠在岳飞点将时未被重用,只拿到看护大蠹旗的任务,昨晚这位演员怎么下场呢?接着就列举此前不同演员的演法,有把令箭抛一下接住的,有边走边背手拿令箭摇晃的,或侧重表现高傲,或侧重于表现委屈。然而昨晚这位演员则无此表现新闻评怎么写,接令箭只是到台前一跺脚,拿令箭的右手翻腕子,再一个硬朗而坚决的转身,疾步圆场下。之江接着分析:高宠是王爷,是贵胄世家里的爱国英雄,不是今天那些胡作非为的高干子弟,此刻他的高傲和委屈都着重在内心,不可能在三军统帅岳飞面前发作。因此抛箭、晃箭之类的演法都有害于人物塑造;而跺脚翻腕转身,简练准确漂亮。然后点评一句:昨晚那位名角不愧大家。

作为文艺记者,哪有不批评、不“捧角儿”的?之江的妙处在于分寸感好,褒贬得体。“寓评于赏,寓赏于介”,这是前辈传给文艺部的特稿写作口诀,这也逐渐成为我的一种写作和叙事习惯。

十日谈

清明的怀念

明起刊登一组《风景这边独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op.d1.net.cn/pinpai/6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