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作家渐入公众视野 媒体呼吁慎防借出书敛财

官场成了小说的题材,而且还成了很多官员致富的途径,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更不是什么所谓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社会现象思考。

检查咨询微信:DNA662222

声音导读——

有人隐瞒自己的创作;有人利用周末两天进行文学创作,十年间写出了10余部小说;有人见缝插针地在纸片、餐巾纸上写下一条条感悟,最后集成数十万字的书。2010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些官场文学的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的正职是各个政府部门的官员(1月3日《华西都市报》)。

官员搞创作触犯官场“潜规则”

慎言、中庸、不做出头鸟等是官场的“潜规则”,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为了能够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官员们选择集体“自宫”,以扼杀个性来换取仕途步步高升。官员作家们也是如此,正式职业是官员的他们不可能逃离官场“潜规则”,拿做官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职业”去当文学创作的赌注。

除此之外,风行于社会每个角落的“红眼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官员作家们选择“潜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避免是非,避免有意无意地被排斥、敌视甚至陷害。不得不说,这同样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读者徐光木

官场小说难说是谜底还是谜面

官场小说于现实中的高调,与小说作者于工作中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所隐喻的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官场”似乎总是力图保持一种神秘感,有很多制度法令之外的“规则”,被局内人“心照不宣”,一旦攻守同盟形成,则任何个体乱说的风险都很大;二是公众希望“官场”透明化,除了公开公示的部分,还有更多程序外的环节有待于晾晒在阳光下。

你很难说官场小说究竟是谜面还是谜底:因为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不是写实的官场;但小说又来自生活,难保那些盘根错节的纠葛就不是“真人真事秀”。

教师邓海建

官员作家勾画的官场更真实

这类作品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官员依据的是现实体验与真实经历,虽然并非绝对如实记录,和盘托出,但也远较那些局外人的擅自揣测与主观臆想要深刻得多、可信得多。正因为如此,与专业作家对官场一知半解,作品隔靴挠痒相比,官员作家往往通过艺术加工勾画出当下的官场及官员生态图,既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腐败现象,让普通大众了解到官场上运行而又绝不公开的“潜规则”,也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当今政治生活中许多公众关注、亟待破解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愿望和呼声,这或许就是此类小说畅销的最大原因。

公务员郑福汉

官场小说走红是官民脱离

官场成了小说的题材,而且还成了很多官员致富的途径,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更不是什么所谓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社会现象思考。一个真正的官场应该是透明的,是不应该有这么多悬念留着用小说给出答案。可我们的官场不但给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提供了矛盾冲突点,还成了官员发家致富的手段,据说《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小桥老树已经身居中国作家富豪榜中。这就需要官场进行反思了。官场与公众的脱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解释当下官员与公众时有尖锐矛盾出现的最佳答案。

媒体人傅万夫

官员出书少扯上权力为好

官员出书,还说明当前一些官员并非只会忙于应酬而疏于学习。原来,有官员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市场热卖的小说官场小说排名,自是说明他们有着不错的文学素养。虽不能说出书就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但至少可说明官员并非只是围绕桌子和车轮转。官员之中,也有高雅爱好者,甚喜。

官员出书,可不要利用手中的职权出版,然后由某些人发红头文件或变相地帮助摊派推销书籍,而应由出版社以书的质量而沽,由读者说了算。官员为官是工作,出书是业余爱好官场小说排名,是个人的私事,借出书敛财是腐败,少扯上公权力为好。

读者王玉初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op.d1.net.cn/pinpai/6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