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行业分化与整合并存 把好数据关打开变革突破口

总体而言,中国数据新闻行业分化与整合并存。随着5G时代应用更加广泛,数据新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要求媒体承担更大责任,做好数据时代的新闻把关人,打开传播生态变革的突破口。蓝皮书指出,我国数据新闻存在质与量不能兼备、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告知的冲突、互动量较少、读者参与感不强等问题。机器新闻有助于解决目前国内数据新闻质与量同步优化的问题。

检查咨询微信:DNA262728

日前,武汉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浙报集团)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数据新闻蓝皮书: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18~2019)》。蓝皮书认为,数据新闻从业者日趋多元,但数据新闻专业人才依然缺乏,数据来源比较杂糅,来自政府开放数据的质量不够友好;数据新闻的经营模式尚不清晰,但已有咨询、产品、定制等方面的尝试。总体而言,中国数据新闻行业分化与整合并存。随着5G时代应用更加广泛,数据新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要求媒体承担更大责任数据新闻特点,做好数据时代的新闻把关人,打开传播生态变革的突破口。

数据新闻专业人才依然缺乏

据蓝皮书指出,数据新闻生产者的专业背景多元,包括新闻、金融、历史、设计、出版、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等,多样化的从业者能够带来跨界的讨论内容数据新闻特点,这与国际数据新闻实践基本相同。与其他受访团队相比,财新的数据新闻团队人员较有特点,其成员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差异很大,而且大多在硕士阶段接受了新闻学教育,形成了复合的学科背景。

由于资源限制,数据新闻职位常常不满员,在未来的人员需求方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提出,希望招聘具有统计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学科背景的从业人员,“因为数据新闻是一个技术活,3个月就能上手,但是上手之后考验的是背后的积淀”。因为ICT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广泛应用,行业对新闻工作者技能需求的变化很快,不过数据新闻团队对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包括新闻敏感性)、数据素养、专业基本素质仍然给予极高的重视(如上观新闻、新华网、澎湃新闻),一些团队也提出若干特别的素质要求,例如《钱江晚报》关注创新能力,搜狐则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有要求。

相对于专业素质,界面新闻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分别对“踏实能干”“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勤奋好学”等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更为看重,这不同于之前数据新闻生产机构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极度渴求。此转变一方面与媒体对数据新闻作品价值判断的转向有关,多数媒体从之前更关注数据可视化的酷炫和网页交互形式的创新转向更多地关注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另一方面,数据新闻专业人才持续缺乏、技术人才费用持续上涨也是媒体在用人策略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可视化应用产生深刻影响

蓝皮书指出,可视化应用在新闻领域不仅对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部门的人员配置、新闻人事素质要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新闻理念发生了冲突,同时也对受众在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地位、信息获得效果产生了影响。

将可视化运用于新闻领域后,生产流程由原来的“收集新闻线索—采访—编辑—发布”转变为“数据搜集—数据筛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统计(计量)—评价—网络交互—数据可视化—发布”。基于生产流程的转变,生产部门的人员配置也不再仅仅是以往的记者、编辑。

蓝皮书撰写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认为,从事可视化生产需要两种能力:一是新闻工作者需要能够通过海量数据来发现潜藏的问题以及揭示数据的意义,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关系思维基础上,因为只有梳理清楚数据的关系,才能发现其背后的问题与意义;二是用数据表现新闻意义的能力,重点在于将复杂的新闻内容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的能力。

数据新闻的含义及特点_可视化新闻和数据新闻_数据新闻特点

对受众来说,可视化新闻所带来的开放性使其能够参与新闻生产。而且用户的“自我数据化”,即用户自身产生的行为数据,也成了数据新闻越来越主要和重要的来源。

未来发展有三大优化方向

数据新闻的含义及特点_数据新闻特点_可视化新闻和数据新闻

蓝皮书指出,我国数据新闻存在质与量不能兼备、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告知的冲突、互动量较少、读者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对此,蓝皮书课题组提出了数据新闻未来发展的三个优化策略,即拓展机器人写作、为可视化制定标准和丰富可视化交互设计。

其一,拓展机器人写作。机器人新闻写作是指计算机程序对新闻信息、数据进行抓取,并自动生成新闻文本。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大数据和程序编写在新闻领域的融合。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体育类和财经类新闻议题中运用最多,也常应用到突发新闻报道中,其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机器新闻有助于解决目前国内数据新闻质与量同步优化的问题。

其二,为可视化制定标准。在实用性方面,要为可视化制定标准,防止其使用过度而喧宾夺主,实用性应排在第一位。衡量是否具备实用性效果应从用户角度出发,看还能否给用户带来实质性利益,如输出有效信息、探索未知领域等。在清晰性方面,可视化的清晰性不仅仅是外在的数据完整罗列,更应是其内涵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用户能够通过可视化设计直观地获得信息。在互动性方面,平台的“强交互”能带来与用户的“强关系”,可视化设计的交互性提高用户互动的同时能够带来更稳定的用户“黏性”,也是对交互设计的一种反馈。

其三,要丰富可视化交互设计。比如,目前经常使用的新闻游戏化,便是在交互层面融入新技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出发点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有趣的新闻阅读体验,同时试图找到更好地讲述复杂故事的叙事方式,使得数据新闻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丰富移动端可视化交互设计类型方面,数据新闻移动端屏幕较为窄小,为了丰富其可视化形式,不应一味追求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的H5或AR等交互形式,静态图标与动态交互图相结合的形式更能契合移动端用户的使用习惯,这种新形式将给用户感受数据的变化带来新的途径。(记者 杜一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op.d1.net.cn/pinpai/71646/